【中華百科全書●宗教●羅漢】
羅漢是梵語Arhan之音譯,全稱為阿羅漢,中譯為應供、殺賊、不生、真人。
普通作狹義的解釋,認為是小乘佛教最高的果位,但廣指大小二乘的最高果報者。
所謂應供,就是有資格接受世人供養、尊敬的人格者,亦為如來十號之一。
殺賊是斷盡了一切煩惱,不再輪迴轉生,永遠得到解脫之意。
小乘佛教的果位共有四雙八輩,即:須陀洹向(予流向)、須陀洹果(予流果)、斯陀含向(一來向)、斯陀含果(一來果)、阿那含向(不還向)、阿那含果(不還果)、阿羅漢向、阿羅漢果。
此中,阿羅漢果稱為無學果,其餘七種稱為有學位。
又前七種之中,須陀洹向稱為見道位,後六種稱為修道位。
依果報的內容說,阿羅漢是獲得心解脫、慧解脫、俱分解脫的聖者。
即理論與禪定兼備,而得到三明(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盡明)、六通(神足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明通、天眼通、漏盡通)之真人。
依俱舍論說,阿羅漢共有六種:一、退法,二、思法,三、護法,四、安住法,五、堪達法,六、不動法等分別。
此中,前五為鈍根者,一名時解脫,後一為利根者,一名不時解脫。
時解脫是待殊勝因緣,始能入定斷煩惱之意。
不時解脫則相反,隨時都可入定解脫之意。
(楊白衣)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3449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_dmarc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